PLC 出現故障如何處理?三昌智能帶您排查與解決
所屬分類: 技術課堂
2025-09-24
在PLC控制系統中,現場是故障高發區域,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類設備或環節:
1、繼電器、接觸器(故障較多)
生產線PLC日常維護中,繼電器、空氣開關等電氣件消耗較大。除產品質量外,現場惡劣環境(如粉塵、濕度)是主因,接觸器觸點易打火、氧化,最終失效。選用密閉性好的控制箱,能顯著延長內部元器件壽命;優先選擇高性能繼電器并改善使用環境,可減少更換頻率,降低對系統的影響。
2、閥門、閘板類設備
這類設備執行機構位移大、傳動結構復雜(涉及機械、電氣、液壓),長期運行若缺乏維護,易出現卡堵、泄漏等問題。需加強巡檢,建立嚴格點檢制度,定期檢查閥體變形、執行機構靈活性及控制器有效性,保障設備正常運行。
3、開關、限位及保護元件
長期磨損或閑置銹蝕會導致故障,如窯尾料球儲庫布料行走車的接近開關,因頻繁移動和粉塵多,易出現觸點變形、氧化或堵塞,導致接觸不良。需定期維護,重型設備限位開關還需在設計時增加多重保護。
4、PLC子設備(接線盒、端子等)
故障原因包括設備工藝缺陷和安裝問題(如電線螺釘過度壓緊,維修時易損壞部件),長期打火、銹蝕也會引發故障。安裝和維修需嚴格遵循工藝要求,避免遺留隱患,這類故障較難發現,需格外注意。
5、傳感器與儀表
故障常表現為信號異常,安裝時需確保信號線屏蔽層單端可靠接地,與動力電纜(尤其變頻器輸出電纜)分開敷設,PLC內部還需軟件濾波。日常點檢中發現信號問題需及時處理。
6、電源、地線及信號線干擾
需結合工程設計經驗和日常維護觀察改善,同時重視工廠工藝與安全操作規程,保持控制室環境,避免過度優化單一環節或采用復雜控制方式(違背經濟實用原則),以防增加故障率。

PLC故障問題解決方法
PLC自身可靠性高,故障多源于外圍操作或元件,具體解決方法如下:
1、PLC自身故障判斷
PLC硬件(如CPU)和軟件故障概率極低,輸入點若非強電入侵、輸出繼電器觸點若非負載短路或超額定電流,也不易損壞。檢修時應優先排查外圍電氣元件,而非懷疑PLC本身,以快速恢復生產。
2、輸入輸出(I/O)模塊選取
晶體管型模塊開關快(0.2ms)但負載小(0.2~0.3A、24VDC),適用于高頻信號;可控硅型無觸點,適用于交流小負載;繼電器型交直流通用、負載大(10ms開關速度),常規控制優先選用,避免高頻場景。
3、接地問題
PLC需獨立專用接地,相關設備也需可靠接地,避免多點接地產生干擾電流。模擬信號可采用屏蔽浮地技術(屏蔽層單點接地,回路絕緣電阻≥50MΩ),防止共模干擾。
4、線間電容干擾
電纜線間電容超限時,易導致PLC輸入誤動作(如接線正確卻無輸入、輸入干擾)。需使用芯線絞合電纜、縮短長度、分開干擾輸入電纜或采用屏蔽電纜,減少電容影響。
5、抗干擾處理
模擬量信號用雙層屏蔽電纜,高速脈沖信號、PLC通信電纜(優先廠家專用線,或屏蔽雙絞線)需屏蔽;模擬/直流信號線與交流信號線分槽敷設,屏蔽電纜直接接設備;動力電纜與信號電纜分開敷設。現場可通過屏蔽線纜重敷、程序加濾波代碼解決干擾。
6、標記輸入輸出,方便檢修
根據電氣原理圖制作輸入輸出端子表(標注編號、電器符號、中文名稱),貼于控制柜;對不熟悉操作或梯形圖的人員,額外制作邏輯功能表(說明輸入輸出邏輯關系),提升檢修效率。
7、通過程序邏輯推斷故障
低端PLC梯形圖指令相近,中高端機(如S7-300)可能用語言表編程,程序需有中文注解。檢修用反推法,從故障點對應輸出繼電器反查邏輯關系,設備同時多故障概率低,查到一處通常可排除問題。
8、充分利用軟、硬件資源
不參與控制循環的指令不接入PLC;多重指令控制同一任務時,外部并聯后接入單輸入點;多用內部軟元件減少硬件投入;獨立輸出回路便于檢修;正反向控制負載需內外雙重聯鎖;緊急停止用外部開關切斷,保障安全。
9、其他注意事項
交流電源線不接輸入端子;接地端子獨立接地(不串聯),地線≥2mm²;輔助電源僅帶動小功率設備(如光電傳感器);不接PLC空地址端子;輸出電路無保護時,外部串聯熔斷器防負載短路。

相關資訊
2024/08/02
2025/11/06
2025/10/30